香泉合唱:在平凡坚守中绽放艺术之光

{{ex[0]}}:{{ex[1]}} 日期:2025-10-15 分类:新闻动态 {{loadLanguage2(languageData,'浏览量:')}}17



2025年9月23日,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第二十届全国群星奖群众合唱终评在成都城市音乐厅上演,当香泉合唱团在成都城市音乐厅唱响《女人歇不得》的最后一个音符,雷鸣般的掌声不仅是对一支合唱团专业水准的认可,更是对群众文化生命力的礼赞。从咸宁的小小排练室到全国群星奖的舞台,这支由教师、司机、普通职员等组成的合唱团,用跨越山海的坚守与对艺术的赤诚,诠释了群众文化最本真的模样。


图片



香泉合唱团是一群普通人以热爱为笔,共同绘就的“群像诗”。小学老师黄丽芝在父亲患癌时往返粤鄂两省,却从未缺席一次排练,她将生活的韧性融入《忆秦娥·娄山关》的旋律;滴滴司机阮征放弃周末高峰收入,用沉稳的男低音为合唱筑牢根基;邱铮、黎颖龙每晚往返八十公里,在深夜的奔波与清晨的忙碌间,守护着对歌唱的纯粹热爱。这些平凡人的故事没有写进节目单,却让合唱超越了音乐本身——当不同岗位的人因同一束热爱相聚,艺术便成了连接个体与集体的纽带,让平凡的生活绽放出不凡的光彩。


图片


图片


香泉合唱团是一群普通人在追寻艺术的道路上,谱写的生活之歌。备战第二十届全国群星奖时,合唱团的指挥和专家们不仅强调了音准与节奏的打磨,还通过讲述咸宁幕阜山区妇女的劳作故事,引导我们读懂《女人歇不得》背后的生活重量。此时的合唱不再是简单的音符叠加,而是对土地温度的传递、对生活百态的共情。这种将艺术创作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的实践,让群众文化摆脱了“业余消遣”的标签:团员们唱的是歌词,更是身边人的故事;传递的是旋律,更是对脚下土地的深情。正如合唱团在湖北省群众合唱竞赛中夺冠、跻身全国群星奖舞台的经历所示,群众文化的生命力,恰恰在于它扎根生活、贴近群众,让每个人都能在艺术中找到情感共鸣,在创作中实现自我表达。


图片


香泉合唱团的旅程,更是新时代群众文化发展的生动缩影。在当下的文化语境中,“高雅艺术”与“大众文化”的边界正在被打破,而群众合唱正是打破这一边界的重要载体。这些来自基层的演唱者,用业余时间打磨出专业级别的表演,证明了艺术从不是高悬的奢侈品,而是人人可参与、可创造的精神财富。更重要的是,这种文化实践形成了良性循环:团员们在合唱中收获成长与感动,又将这份精神力量带回日常生活——黄丽芝继续用音乐为课堂“充电”,阮征在驾驶座上跟着车载广播大声合唱,更多人因他们的故事加入文化活动。当群众文化从“被动参与”转向“主动创造”,便会形成生生不息的文化生态,让艺术之光在基层持续闪耀。


成都城市音乐厅的掌声落幕,但香泉合唱团的故事仍在继续。那些深夜亮着灯的排练室、跨越山海的坚持、融入生活的歌声,都在诉说着同一个道理:群众文化的真谛,不在于舞台的大小,而在于每个参与者心中的热爱与坚守。当更多普通人拿起艺术的“麦克风”,用真诚与执着书写自己的文化故事,便能汇聚成新时代文化繁荣最动人的风景。


来源丨咸宁市群众艺术馆

撰稿丨周迎

点赞
评论
字号设置
标准